新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盛唐崛起 > 第二百二十七章 那年十八(二)2/5求订阅!!!

第二百二十七章 那年十八(二)2/5求订阅!!!

第(1/2)页

  《茶经》:一之源。

  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,一尺二尺,乃至数十尺。

 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,伐而掇之,其树如瓜芦,叶如栀子,花如白蔷薇,实如栟榈,蒂如丁香,根如胡桃。其字或从草,或从木,或草木并。其名一曰茶,二曰槚,三曰蔎,四曰茗,五曰荈(音chuan,三声)……

  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

  杨守文所写的,正是中唐时期茶圣陆羽所作的《茶经》。

  此时,陆羽应该还没有出生,所以杨守文把茶经写出来,可说是毫无压力。

  在唐代以前,茶主要是用于药用,而非日常饮品。一直到陆羽写出茶经之后,茶这才逐渐形成了的体系,并且随着岁月的沉淀,演变为茶文化,甚至说是禅文化。

  禅茶一体!

  而事实上,早在唐代,茶文化就分为两个体系。

  一个是陆羽的《茶经》,另一个则是在陆羽之后,由卢仝提出的修行茶,几近于禅文化。

  唐代的日常,其实很枯燥,食用的饮品种类极少。

  杨守文喜欢吃茶,偏偏时人却没有饮茶的习惯。而市面上所供应的茶,大多是生茶,没有经过加工炒制,主要是用来煎药,里面添加了乱七八糟的材料,以至于全无味道。

  为此,杨守文也颇为苦恼。

  幽州不产茶,他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想法。

  可是到了荥阳之后,杨守文就发现茶叶其实已经从南方传入中原。只是人们不得其法,以至于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茶中趣味。这也让杨守文就产生了新的想法。

  茶经,不过七千字。

  比之那些大部头而言,要简单很多。

  他前世好饮茶,虽然瘫痪在床,却给了他很多时间阅读书籍,其中不泛茶文化经典。

  把《茶经》写出来,若进行推广,想必也是极有趣的事情。

  唯一的问题,就是那茶经中设计南方。

  不过这对于杨守文而言也不是问题,他已经说了,他所学源自于母亲梦中传承。而郑三娘生前曾在巴蜀以及南方生活过。若涉及其中,大可以用母亲传授解释。

  茶经,共分十卷



  其中第一卷第二卷加起来,原版甚至不足一千字。

  杨守文可能无法完全照抄原版,但是修修改改下来,也不过堪堪一千五百字左右。

  可就是这一千五百字,足足用了他一个多时辰。

  放下笔,轻轻活动手腕,杨守文脸上露出了满足之色。

  就在这时,楼下传来了杨氏的声音,“兕子,快下来,阿郎回来了。”

  “知道了!”

  他把那两卷茶经收好,便拄着拐杖从楼上下来。

  “兕子,阿郎在前堂,等你过去呢。”

  杨守文觉得,杨氏的笑容有些怪异。

  “婶娘,怎么你们今天一个个,都有些古怪呢?”

  “有吗?”

  杨氏呵呵一笑,便搀扶着杨守文往外走,一边走还一边啰唆道:“兕子,你要多出来走走,不要总待在屋子里。县城里的先生都说,要你多活动,晒晒太阳。”

  “婶娘,我这不是突然来了灵感,所以才坐在屋中吗?”

  “那也不能一坐就是一个多时辰,我中间两次上去,看你那么用功,也不好打搅。”

  杨氏说着,忍不住伸手掐了掐杨守文的脸蛋。

  不过,她旋即醒悟了什么,连忙慌乱道:“兕子,我这是习惯了!”

  杨守文,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在昌平县城外,虎谷山下的傻小子。他如今是家里的顶梁柱,更是名满荥阳的杨兕子。以前,杨氏可以像对待小孩子那样掐杨守文的脸,可是现在……

  杨守文则笑了,轻声道:“婶娘你这是作甚?在我心里,你永远都是杨兕子的婶娘。”

  杨氏笑了,眼中流露出慈祥之色。

  幼娘虽然是她心中的痛,可是有杨守文在身边,多多少少缓解了她对幼娘的思念。

  她知道,杨守文一定会找到幼娘,把幼娘带回到她的身边。

  两人从后院来到前堂,却发现所有人都在。

  杨守文露出疑惑之色,走进了客厅,就见那桌子上摆放着一个托盘。

  托盘上盖着一块红布,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。

  杨守文走进来,却见杨承烈已迎上前来,笑着对他道:“兕子,快过来坐。”

  “父亲,你们这是干什么?”

  杨守文糊涂了,看着众人。

  而杨承烈则把他按在了席榻上,紧跟着就见杨瑞捧着一个包裹走上来,恭恭敬敬把包裹递给了杨守文,“祝兄长年年有今日,岁岁有今朝,生辰快乐。”

  “啊?”

  杨守文愕然抬头,向杨承烈看去。

  却见杨承烈笑道:“傻小子,你忘了,今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最新小说: 枳锦 [咒术回战]纯爱甜饼无所畏惧 [ABO]我不是AO之间的那个B 墨爷,你的小祖宗又轰动全世界了 幸福悄然而至 全职法师之天灾法师 他被拐回仙门首宗后 可以肆意的我们 只有我消失的世界 和爹系大佬协议恋爱后[穿书]